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集团动态 >

同事借钱, 借亦有道

4313+人关注 时间:2019-06-14 13:46:00

观澜富士康暑假工在线招募中心

有这么一句话:毁灭感情的方式有许多,最彻底的一种是借钱。但在现实生活中,集团很多员工习惯将金钱与同事情谊关联在一起,“感情深,借大钱;感情浅,借小钱”。还有些员工碍于情面,借钱给同事不打借条凭感觉,若有朝一日对方人设崩塌成“老赖”,自己伤心又伤财。在此,记者提醒大家:君子不悭,借亦有道。



同事借钱很普遍

同事间借钱并不鲜见。采访中,很多员工反映:自己和同事相互间有过借款行为。“我手比较散,只要平时玩得好,我一般都不会拒绝借钱给对方。”2011年2月入职集团的员工小赵交游广泛,为人大方,加上工余时间兼职卖旅游景点门票赚了一些钱,他出手一向爽快。入职至今,至少有五、六十个同事向他借过钱,金额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,最多的借了1万元。“谁都有困难的时候,大家同事一场,能帮就帮吧。”不过,小赵自己反倒很少向同事借钱,因为拉不下面子。


但有一次急用钱,他还是“厚着脸皮”向同事借了1300元,才过了3天就还清了。“远亲不如近邻,同事之间应该相互帮忙。”观澜园区员工敏敏曾十多次向同事“施以援手”,最高借款金额为3万元。那是2018年年初,认识了五、六年的同事找到敏敏,说打算在东莞买房,首付需七、八十万元,希望她能借点钱,“我有钱就马上还你。”因为和对方感情很好,敏敏二话不说,马上把手头仅有的3万元通过银行转账过去。半年后,对方还清了债务,两人之间的情谊更深了。敏敏还借过好几次钱给下属应急,“他是个月光族,经常月底借钱月初还。”


那么,同事之间有借款来往的占比是多少?答案也许会吓你一跳。在《富士康人》微信平台,参与问卷调查的602人中,52%的受访者向同事借过钱,85.4%的受访者借过钱给同事。借钱原因可谓五花八门,排名前四位的依次是“家人生病或出意外”“还信用卡”“交房租”和“创业资金周转不过来”,占比分别为16%、12.5%、10.4%和9.9%。买房、买车、结婚生子也是常见的借钱动机。此外,虽说“空口无凭,立字为据”的做法更为妥当,但在采访中,记者发现,同事间借钱开立借条的情形几乎无迹可寻。原因无他,大家要么觉得没有必要,要么觉得不好意思,担心写借条会令对方难堪,产生不被信任感。即便是通过银行、支付宝或微信转账,很多员工也没有备注转账原因的习惯。而这些疏忽,极有可能给“老赖”可乘之机,令出借人蒙受损失。


借钱容易要债难

在集团员工中,“借钱容易追债难”的现象较为普遍。不少员工吐槽,“欠债还钱”本是天经地义,可如今变成了“借钱看交情,还钱看人品”。但人性并不是每时每刻都经得起考验。记者了解到,很多员工都有过“钱借出去,却打了水漂”的糟心经历。宝科园区的员工小玲就有3万多元的“坏账”,其中两笔较大金额均为1万元。2013年,一个共事了三、四年的同事计划买车,找她借了1万元。第二年,钱尚未归还,该同事就被其他公司挖走了。之后小玲每次联系,对方就祭出各种说辞,什么“投资了项目,没钱了”“厂里效益不好,下次还”,一直拖着不肯还。


小玲还有另外一笔1万元的“坏账”。对方称买房手头紧张,先后分三次借了2.05万元,两年后才还了1.05万元。小玲不好意思直接开口催债,在微信上委婉暗示了一下,对方却毫无反应。“现在别人找我借钱我都不太愿意借,老收不回来。”小玲郁闷地说。“我遇到的老赖太多了。”“借钱大户”小赵一想起自己的遭遇,就觉得很受伤。2014年,一个同事向小赵借钱,说发了工资就还,小赵于是“江湖救急”,先后借给对方7600元。同事还了1600元之后,一声不吭就突然离职了,余下的6000元从此没了下文。但这并非孤例。2015年,同一厂部的某男同事称“家里老爸生病了,想借点钱交住院费”,小赵没有多想,很快就转了1万元给对方。过了一个月,很久没见该同事的小赵找熟人打听情况,熟人回复:“他都走了二十多天了,你现在才找他?”大吃一惊的小赵试着拨打借钱同事的电话,但要么无人接听要么关机。他又尝试通过微信联系对方,愕然发现自己已经被拉黑了。


虽多次遇到“老赖”,小赵却依然初心不改。然而,现实再次让他寒了心。2015年下半年,另一个男同事可怜兮兮地对他说,父亲的腿摔骨折了,得看医生,希望先借5000元给他。对方还坦言,自己工资不高,得分三、四个月“分期还款”。小赵觉得对方“很实诚,挺靠谱”,虽然手头不方便,却还是挤出了3000元。不久后,该同事离职了,走之前和小赵打了招呼,说:“回老家后有钱就还。”结果,一拖就拖到了现在。刚开始,对方还会接小赵的电话,但总是以“手头不方便”为托辞,之后便再也不接电话了。小赵估算了一下,2014年至2015年间,他遇到的“老赖”起码有二十多人,加起来亏了三、四万元。其中有一次,他问别人借他的300元钱何时归还,竟得到“我不早还给你了”的回应。如今,“被整怕了”的小赵对借钱有些谈之色变。除了极要好的同事,他不再轻易出借“。


这个社会太扯蛋,我很难再相信别人了。”不少受访者表示,身边同事也经常遇到“老赖”。其中,有课长因赌博借了不少下属的钱,几百、上千元都有,一共将近二十万元;有组长离职后,大家才发现她几乎把办公室同事“一网打尽”,连厂长也没放过,债务加起来有十多万元。即便一些借款有去有回,但出借方也颇费了一番口舌,和对方交涉长达半年至两三年才要回部分欠款。甚至,还有人遇到过借钱给别人时倒贴几十元手续费的奇葩事。据《富士康人》微信调查数据显示,曾借钱给同事的受访者中,78.7%的员工遇到过有借无回的情况,其中3次以上者为19.2%。正因借钱容易讨债难,很多员工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”。若有同事借钱不还,以后还会借钱出去吗?对这一问题,47.8%的受访者明确表示,以后不会再借;44.7%的受访者表示“视情况而定”,仅有7.5%的受访者果断选择“会”。


牢记借钱五要点

由此可见,借钱风险的确很大,可同事张口求助,怎么办?不少员工为此支招,记者整理了一下,主要有以下五点:其一,评估对方人品,了解近况。采用“借近不借远,借小不借大”的原则。游手好闲、喜欢吹牛、爱好赌博者一律不借,因为他们一般不太注重声誉,赖账的可能性极大。此外,如果对方有离职倾向或已离职,不肯还钱的几率较大。若是关系比较好、信得过的同事开口借钱,可以帮帮对方,但也要量力而为。毕竟,“升米恩、斗米仇”,金额太高反而容易引发纠纷。


观澜园区员工敏敏透露,之前产线有一个组长向她借5000元,她觉得对方不太靠谱,找了个理由婉拒了。过了两、三个星期,该组长带着一屁股债务不辞而别。宝科园区员工大江则告诉记者,他村里有个能人做餐饮生意赚了500多万元,可后来迷上了地下六合彩,导致血本无归、债台高筑,无法按期还钱,名声毁得一塌糊涂。其二,判断对方有无还款能力。俗话说,救急不救穷,如果对方的经济状况比较糟糕,不管是出于主观还是客观原因,借款有去无回的可能性都非常大。观澜园区法律援助律师沈莹、广东度人律师事务所黄炎兴律师均表示,如果同事没有能力还款,最好别答应对方的借钱要求。其三,别被“情分”所绑架。在采访中,记者发现,有些员工明明知道对方不可信或有赌博等陋习,仍基于“同情”“不好意思拒绝”,心一软把钱借给对方。


龙华园区的小付便吃了这暗亏。2016年,一同事多次在他面前诉苦“卖惨”,什么“没钱吃饭了”、“信用卡账单到期不还要影响征信”等等。小付虽知对方赌博,钱借出去可能收不回来,但还是于心不忍,借了2000元给对方。结果,对方一直拖着不还,之后便“跑路”了。最终,小付钱没拿回,两人也“友尽”了。


其四,保持距离感,建立清晰的人际交往边界。集团工会心理咨询师周丽娟表示,如果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边界不清,就会无意中释放出“别人可以随便找他帮忙”的信号,也会经常遇到熟人来借钱的难题。因此,这类员工应该尽快强化个人边界意识,学会拒绝,而不要一味地满足别人的需求,以免到时候“人财两空”。其五,学会委婉拒绝。如何巧妙地拒绝别人,而又不伤感情呢?集团工会心理咨询师周丽娟认为,先了解再判断,认真倾听对方的陈述,问清他借钱的原因,尽量做到多倾听、多关注。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,对方的苦恼、压力也会得到一定释放。因为某些原因不打算借钱给对方时,可以解释最近自己手头因为什么原因不方便,同时给对方提一些建议,如推荐安全可靠的金融贷款平台等。况且,输血不如造血,如果有条件,可以帮忙提供工作或兼职机会,增加其收入。

2023年龙华富士康正式工招聘网


在线报名 报名查询

免费求职企业直招 不收取任何费用

专业招聘专人服务 入职速度快50%

内部推荐推荐入职 信息审核快人一步

服务热线186-887766-91